9-《双鹰旗下》
第(2/3)页
二、确立和加快在西部建设战略后方的进程,以利于坚持长期战争的需要。战略后方的重点在西北和西南七省,中心在四川和陕西。
三、大力发展内陆的交通系统,建立西部完善的铁路和公路网络。整顿和加强内河航运。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。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和先进的交通工具,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,也可以使军队快速机动,使后方供应及时充裕。现代战争的成败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就是取决于工业生产和后勤保障。
四、在国内推行征兵制和实施民众普遍军训制度。在民众中推行军事训练,主要进行壮丁训练制度和学生军训制度。使民众能够熟悉武器操作和军事技能,并在学生军培训预备役军官,这有利于在战时快速地补充熟练兵员和后备军官。
五、进行陆军的重新整编和加强特种兵种建设。陆军装备要做到统一型号和标准,这有利于战时的补给和兵工生产,特别是加强炮兵、装甲兵、机械化部队和工兵部队的建设。奥匈帝国同意以贷款方式在三年内提供5个机械化装甲师的装备援助。
六、加强海军特别是航空兵建设,加快扩大航空特种冶金工业特别是铝及铝合金材料的生产规模。整合国内现有的航空学校和飞机生产。在西安、太原、成都、武汉和昆明建立新的飞机制造厂,现有的北京、南京和福州三大飞机制造厂逐步向西部迁移。海军方面减少东南沿海基地数量,逐步向两广地方集中。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入到德奥远东舰队的保护范围内,为今后的反攻积蓄力量。
七、整备要塞和修筑国防工事。重点地区为长城一线、长江口、闽江口和长江镇至九江段江防工程,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,首先对长城山海关至察哈尔一线,长江江宁、镇江、江阴要塞进行整理。
八、调整、扩大兵工生产。
以目前的林县兵工厂、西安兵工厂、汉阳兵工厂、太原兵工厂、四川兵工厂和南宁兵工厂为基础,加快扩大生产规模,同时江南、德县、济南、金陵和广州兵工厂向内陆迁移。
很明显,奥匈军事顾问的建议都是在初期放弃不易防守的沿海地区,拉大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和战线。在二线与日军相持,然后在逐步反击。
这让中方高层十分不爽。却又无可奈何。
对于工厂内迁的建议小徐等人基本接受了,但在一开战就放弃沿海。他们死活都不肯承认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