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家法,启佑堂-《九一之小作家》
第(3/3)页
子设点点头,叫道:“我听哥哥的,穿上干净衣服去祭祖。”
杨父有气发不出,有些郁闷,埋头扒拉着米饭。
杨母仍然像老母鸡一样,吩咐这个多吃点,吩咐那个别把米饭掉桌子上。
饭后,杨父杨母准备祭品,而杨子建仍在改写燃犀奇谈里的一些内容。
两点多时,二伯带着伯母和孩子,绕过半座杨宅,跨进大理石门槛,来与杨父会合,然后两家人十口人走入进士巷,走了三百米,在鳅尾巷与姑丈会合,姑丈姑姑也带了一家六口老杨家的亲戚好像都在镇南似的,等走到风雨桥时,已经有三十多人了。
在临水宫前,常爷爷带着常家十五口人正等在这里,包括常舒雨在内,加入了杨家队伍,接近五十人浩浩荡荡地向北山进发。
这还只是家祭,如果祖祭,则会有五六百人。
杨氏家祠又叫启佑堂,取自周书君牙“启佑我后人,咸以正罔缺。”意思是说:启示佑助我们后人,使我们都依从正道而无邪缺。
杨氏家祠位于风光秀丽的北帜峰山腰,可俯瞰南塘镇全景和闽江,北帜峰就像一位隐匿山林、遗世绝俗的世外高人,在层峦叠障的丘陵中,茕茕孑立。
这里原是杨氏的私家园林、书院之所,一路上,还可以看到亭台楼阁的残垣断壁,往日辉煌都已经荒废贻尽,只有祠堂依旧屹立于松林与山花之间,右侧的山涧奔腾于蕉林里,宛如一首缅怀的古词,长长短短地吟咏着过去的历史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