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坡上正好有一片空地,地势平坦,树木稀疏,差不多有十几亩的地方,用来建疗养院完全够用。 而且距离林子比较近,又在夹皮沟上山的半路上,到时候修一条从村里上山的路,就正好经过这里。 最主要的是,那地方地势平坦,树木不多,不用破坏林木。 等到开春,请吴教授带人过来考察考察,如果可以的话,就把图纸弄出来,找施工队开始动工。 等回到村里,刘青山心里基本也就有了个完整的计划。 吃过晚饭,刘青山就往村部溜达,村部院里,大伙正练秧歌呢。 铃铃铃,就听队部屋里电话响。 刘青山连忙往屋里跑:夹皮沟的电话,基本上就是找他的。 屋里面的老支书,已经接通电话,看到刘青山进屋,却没把电话给他。 而是拿着笔,在一个本子上记着什么,嘴里还哼哼哈哈的答应着。 刘青山眨眨眼:看来不是找我的。 说了一两分钟,老支书就放下电话: “青山啊,正好你来了,明天上山的时候,告诉你师父,准备两千袋儿那个白糖颗粒儿,过些日子,港岛的那个范理事来取。” “白糖颗粒?” 刘青山有点发蒙,嘴里也不由得念叨出声。 “白糖,青山哥发糖啦!” 门口一个小娃子忽然大叫一声,向屋外大喊起来。 这可把老支书也给气乐了:“听三不听四的,那是专门给糖尿病人喝的,要是里面有白糖还了得,那不是越喝越严重?” 刘青山这才明白过来:“支书爷爷,是不是降糖颗粒?” 老支书低头瞧瞧纸单:“对,就是降糖颗粒,青山啊,不错嘛,药厂还没正式生产,第一批订单就来喽。” 这事儿也确实值得高兴,尤其还是卖到港岛那边,要知道,那边可生活着不少老外呢,也算是国药走出去的一小步。 不过要是欧美市场,就没那么容易了,人家根本就不允许你经营,自然也就不会进货。 不进货的话,普通民众就见不到这种药,就算疗效再好,有个卵用? 这就是壁垒! 现在进军欧美市场,那肯定不现实,刘青山脑子里盘算一下:糖尿病患者比较多的国家,都有那些呢? 这个肯定有几十年以后的华夏,不过现在这个时代,生活水平太落后,所以肯定排不上号。 再有就是米国,这个暂时就不要想了,老美根本就是制药行业最大的受益者,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,只怕就是中医药的崛起。 就算到后世,有一些推墙党,大肆诋毁中医中药,这背后的影子,就不言而喻。 偏偏有些人还就傻乎乎的相信。 这一点,东边的岛国就做的比较好,因为他们奉行实用主义,在药妆店里,就出售不少中成药,另外还有专门的中药店,一个西药都没有。 对,想到岛国,刘青山又是眼睛一亮:好像岛国的糖尿病患者也挺多的,是个不错的推销对象。 这下子,一下就把刘青山的思路打开了:还有北面的毛子,那也是糖尿病大国。 另外就是天竺那边,因为饮食习惯的问题,糖尿病患者也多。 还有南美的足球王国,也同样糖尿病患者排名靠前的。 而且这些国家,没有欧美制药公司设置的壁垒,可以先一步列为主攻的方向。 一个庞大的计划,渐渐在刘青山脑子里面成型,这时候,哗铃铃,电话又响了。 刘青山的思绪被打断,心里琢磨:这回肯定是找我的吧? 老支书又接起电话,嘴里歪歪几声,然后又拿起笔,唰唰唰地写起来。 等撂下电话,他就喜滋滋地对刘青山说:“是首都来的电话。” 刘青山忽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,一首儿歌在耳边回荡:大雨哗哗下,首都来电话…… 只听老支书继续说道:“是要咱们的松江青稻的,青山啊,咱们的大米,现在是彻底打出名声啦!” 确实是好事,刘青山跟着点头,看来是他自作多情了,打来的电话,都没他啥事。 刚要起身去外面看热闹,电话竟然又响了,刘青山的脚步顿了一下,然后笑着摇摇头,继续往外走。 身后传来老支书的声音:“青山,等等,这回是找你的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