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大伙中午就在野菜厂的食堂用餐,现在正是采收山货的旺季,所以野菜厂门口也排着长长的队伍。 采山人的脚边都放着半人多高的大背篓,道儿远的,也有赶着马车或者驴车的。 游客们都很感兴趣,都凑上去查看人家的收获。 刘青山也乐呵呵地跟采山人打着招呼,顺便给这些游客介绍一下:“这种是元蘑,用来炒肉片最鲜啦。” “这种是小黄蘑,炒白菜比较香。” 人工栽培的蘑菇,跟山里野生的蘑菇,根本就没有可比性,所以游客们也都很是期待。 “青山,啥时候回来的?” 丁家沟的丁老黑和一撮毛,也在队伍之中,乐呵呵地跟刘青山打着招呼。 “昨天刚到家。”刘青山连忙凑上去,掏出烟来,给周围的人发烟。 大伙都自个点着,刘青山就跟他们聊起来,现在都是一个联合体,自然都是一家人。 一撮毛这小子鬼头鬼脑地凑到刘青山跟前: “这两年俺们也成万元户村了,日子比从前强太多,老黑现在都娶媳妇,我那嫂子可漂亮啦!” 丁老黑比较实诚,一个劲嘿嘿傻乐,那股高兴劲儿,是谁都能感受到。 要是换成从前,就丁家沟那山沟沟,比夹皮沟还惨呢,谁家姑娘也不乐意往山里嫁啊。 刘青山拍拍丁老黑的肩膀:“结婚也没赶上喝喜酒,给嫂子带个好,啥时候去你们那,肯定去你家,把喜酒给补上。” “嗯哪,到时候俺肯定好好招待。”丁老黑一个劲点头。 聊了一阵家常,一撮毛这才想起来一件事,在自己的背篓里面翻找一阵,拿出来两个黑糊糊的东西,有土豆子大小: “青山,你瞧瞧这个,俺在山上捡的,也不知道啥玩意呀,拿来问问,你们野菜厂收不?” 刘青山接过来,把表面的泥土摩挲两下,露出来细密的小鳞片,他不禁越瞧越眼熟,于是问道: “小毛,你说说当时啥情况?” 一撮毛就讲起来:“俺上山采冻蘑,发现前面的林子有一群野猪,还把俺吓了一大跳。” “等野猪跑了,俺过去瞧瞧,地上拱得乱七八糟的,俺就用脚踢出来这么几个黑蛋子。” “俺们老支书说,这玩意都是埋在土里的,以前见野猪吃过,反正都管它叫猪拱菌。” 那就没错了! 刘青山也不由大喜:“这东西,学名叫松露,在国外卖得老贵了,尤其是法兰西产的松露,价格堪比黄金,就是不知道咱们这边的松露,品质怎么样?” 松露目前在国内,还没被人当成好东西,毕竟现在还处于吃饱就行的阶段,追求营养什么的,那都是以后的事情。 但是在国际上,松露早就名声大振。 刘青山只知道在川省和彩云之南那边的大山里,产黑松露,想不到东北这边也有。 最关键的还是品质,松露这种菌类,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,不同的产地,品质也完全不同,价格自然相差就很大。 “青山,这几个送你了,你先帮忙尝尝,要是值钱,咱们再多挖点。”一撮毛把那几个黑蛋蛋,都塞给刘青山。 这时候,吕树仁凑了过来,瞧见刘青山怀里的东西,也不由得惊呼:“松露,你们这里还有松露!” 老先生在法式餐厅里面,吃过这种顶级食材,就是价格太过昂贵,他也只能浅尝辄止,想不到这个小山沟里,也有这种宝贝。 刘青山也呵呵两声:“那好,咱们中午就尝尝这个,可是不会做啊?” “洗干净了切成片,生吃最好,能品尝松露最天然的味道。”吕老先生也来劲了。 刘青山把黑蛋蛋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,立刻就有一股很特殊的菌类气味,冲进鼻子里。 这气味有点古怪,清香之中还混杂着其它一些复杂的气息,很难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。 阿嚏! 刘青山忍不住打了个喷嚏,他对这种气味,还是有点不大感冒。 估计生吃的话,他肯定难以下咽。 于是他把这拳头大小的几个松露送到厨房,大厨也有点蒙,研究一阵,最后决定生切一枚,然后剩下的炖野鸡的时候,放里两个。 最后还有一个,切成碎丁,蒸鸡蛋糕的时候,洒在上面。 反正也没吃过,先多尝试几种吃法,找出来最合适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