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放出来几桶,就再往大罐里兑几桶水,你说那酒喝起来,能不水了吧唧的吗? 姐俩聊了一会,就去食堂吃晚饭,伙食还行:热汤面条,麻花,还有一荤一素俩菜。 面条都是方便面切下来的边边角角碎料煮的,冷不丁吃一顿,刘青山吃得还挺香。 看到汤面上面有切碎的火腿肠丁儿,刘青山就询问一下火腿肠厂的情况。 销售情况竟然越来越好,随着这两年的涨价潮,火腿肠的价格,也被更多的人接受。 不过据刘金凤说,中原那边有个省,也开始生产火腿肠了,这也就意味着,竞争对手出现。 这时候就瞧出来先发展的好处,统一火腿肠抢先占领市场,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。 刘青山问问,果然是春都,记忆中的第一根火腿肠。 后来又有了双汇,双方的竞争十分惨烈,连人肉的谣言都整出来了。 这也给刘青山带来一些警醒:必须得重视每一名对手。 刘青山从县里回到夹皮沟的第二天,夹皮沟就组织了上百人的采山队,去林子里采摘红豆杉种子。 除了夹皮沟的村民之外,像是丁家沟、大林子、守林村等联合体的成员,也都派出青壮。 一共三百多人的大部队,参加这场大规模的战役。 三百多人聚集到木刻楞这边,黑压压的一大片,望过去好不壮观。 张队长首先讲话,强调一下注意事项,主要是这种高空作业,必须注意安全。一定要绑好安全绳,然后再进行采集。 另外就是注意保护好那些红豆杉,不要破坏叶枝,免得影响树木生长。 这项工作,不是一锤子买卖,以后可能每一年都要采集一次。 最后就是宣布一下中午在木刻楞这边吃午饭,还有一些人要下到温泉谷那边,就在山谷下面起火烧饭。 反正都是现成的干粮,主要就是熬点汤,炒点菜。 各村的负责人,很快就分好队伍,基本上都是五六个人一组,一半人上树采集种子,一半人在树下接应,累了就轮班。 另外还有专门的运输队,把采下来的红豆杉种子,用背篓背到山下,然后用四轮子或者大卡车,直接运到野菜厂进行烘干。 刘青山看到人群之中,还有不少妇女,一个个的,背篓里面也都装着脚叉子,看样子也是准备上树的。 这个在当地也挺正常,以前上树打松塔啥的,妇女也都是把好手。 所以当地才有这样的俗语:姑娘叼个大烟袋,老太上树比猴快。 山上的红豆杉,以前都排查过,所以像是张大帅等村民,都能把位置记个大概,知道哪边有。 于是纷纷充当向导,几百人的队伍,看着人不少,散在林子里,就跟大海里掉雨点似的。 刘青山这支队伍最为庞大,足有一百人左右,他们在哑巴爷爷的带领下,前往温泉谷。 从断魂崖下到山谷里面,这里一年都罕有人迹,所以也没有路径,到处都是草木狼林的,枯黄的荒草基本都是半人多高。 一路上,哑巴爷爷不时就会啊啊啊地吼上几嗓子,他那特殊的声调,久久在林子里回荡。 等钻进林子,地面这才没了那么多的荒草,好走了许多。 “元蘑!” “黄伞!” 大伙发出一阵阵的惊呼,那些倒伏的树桩上,生长着一层层肥厚的元蘑,还有金黄色的黄伞,十分惹眼。 这种黄伞,学名叫多脂鳞伞,也是深秋才出的一种蘑菇,簇生在一起,颜色特别鲜亮。 温泉谷这边,平时基本没人下来,所以这边的蘑菇也没人采集,数量也特别多。 “先干正事。”有人吆喝一声,这些采山人,看到山货就迈不动步。 大伙于是继续赶路,刘青山琢磨着,中午是不是用带来的猪肉炒点元蘑吃,野生的元蘑,那是真的香。 “紫貂,紫貂!” 很快又有人咋呼起来,树上有动物窜来窜去的,开始还以为是松鼠呢,再仔细一瞧,确实是松鼠,不过后面追着一只紫貂。 “这两年,林子里的紫貂好像越来越多啦。” 丁小毛也在这支队伍里,瞧着树上的紫貂,颇为心动,一张貂皮的价格,还是很诱人的。 第(2/3)页